当危机突然降临,企业能否迅速反应、稳定团队,往往取决于平时的认知与准备。理解哪些事件可能引发心理危机,以及它们如何从个体蔓延至整个团队,是企业构筑应对能力的起点。
本文将从定义典型危机事件出发,深入剖析心理危机对个体与组织带来的双重冲击,帮助企业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有效应对。
殷实 国际注册EAP顾问
本期内容,我们邀请了中智职业心理健康中心殷实老师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以下内容整理自采访实录。
企业心理危机事件,是指在企业环境中发生或与企业密切相关的、突发性的、能对员工或管理者造成强烈心理冲击与巨大压力的事件。在国际通行的危机管理培训中,这类事件常被归纳为“可怕的十类事件”(Terrible Ten),主要包括:
·工作场所自杀事件;
·员工猝死等意外身亡事件;
·造成伤亡的严重工伤事故;
·重大安全事故;
·导致人员伤亡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
·大规模组织变革(如并购、重组、裁员);
·引发媒体过度关注的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威胁企业或个人声誉与安全);
·威胁人身安全的事件(如劫持);
·备受瞩目的重大项目或任务失败(例如关键发射失败、重大产品召回);
·其他任何可能导致重大痛苦的事件。
这类事件通常具有影响范围广、突发性强、心理冲击大的特点,往往使亲历者或相关人员感受到强烈的痛苦与情绪波动。
虽然我们列出了十类常见的心理危机事件,但并非所有这类事件都必然导致每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是否需要进行干预,主要取决于事件是否对人员的生命安全或组织安全构成较大威胁,以及是否引发了当事人严重的主观痛苦和负面情绪。因此,一旦发生此类事件,通常建议企业密切关注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压力状况。
举一个例子,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危机事件在心理层面给个体带来的影响:
比如,当你正常过马路时,突然有电动车快速擦身而过,险些撞到你。这时你往往会出现心跳加速、出冷汗、起鸡皮疙瘩等短暂的生理反应。随后,很多人会对电动车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甚至出现与日常行为不同的反应,如对着远去的车辆大声斥责。这是一种典型的急性应激反应,由突发且可能威胁生命的事件引发,包括生理唤醒和情绪爆发。
如果事件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升级:例如,不是险些被撞,而是亲身经历交通事故,车辆翻滚、人员受伤,自己被困后获救,那么当事人所承受的心理冲击和应激反应将会成倍放大,强度和时间都可能延长数倍甚至十倍。
在实际工作中,如团队在出差或团建时遭遇车祸并有人员伤亡,幸存同事可能会出现以下反应:
·反复回忆事故场景,一闭眼就浮现当时的画面;
·失眠、难以入睡或无法进入深度睡眠;
·情绪变得烦躁易怒,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注意力不集中,耐心下降。
这些表现都属于被严重放大的应激反应,可称为短暂的急性应激障碍。
这时,个体正在经历一场短暂的心理创伤。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与处理,部分人可能逐渐自我恢复,但也有人会长期受影响,这部分员工可能后续会出现抑郁、焦虑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这对个体和组织都将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组织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往往会受到直接中断。管理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处理善后事宜,而应对不当还可能引发舆论压力和社会公众的负面评价。
其次,受事件影响的员工因心理冲击,其工作效率会明显下降。如果员工因危机事件导致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显然无法正常工作。若受影响者是管理者,其焦虑情绪可能波及整个团队,带来更广泛的影响。
有观察数据显示,若团队经历较大心理危机事件后未得到妥善处理,大家选择回避、不愿触及此事,假装事情已经过去,那么这种被压抑的情绪就像“房间里的大象”,成为团队成员心中的疙瘩。其结果往往是,在事发后三到六个月,该团队的离职率会显著升高,甚至出现过半年内90%人员离职的案例,团队绩效也会受到严重拖累。
因为当时未能适时表达和疏导的情绪,并不会随时间自然消失。这好比骨折后如果没有接好,骨头就会长歪,日后仍会隐隐作痛。心理创伤虽不似身体创伤那样直观,但其影响类似。团队中会弥漫着一种别扭的氛围,管理者可能变得易怒、缺乏耐心,处理事务和决策时也容易不够理性。一些怨气若未在适当时机表达,就会形成心结,这种隐性的阻碍将影响整个组织。
因此,组织在事发后及时介入处理至关重要,尤其在一两周内进行干预效果较好。尽管可能会遇到回避讨论或否认问题等阻力,但让管理者提前认识到心理危机对组织的影响,并在事发后积极面对和处理,才是更高效的做法。
本文小结
认识危机的形态与影响,是企业构筑心理防线的第一步。然而,知危更要善应对。当危机真正来临,如何把握干预的“黄金窗口”?具体又该采取哪些策略?
我们将在下篇《应对危机:危机干预的时机与策略》中详细探讨,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内容作者或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关爱通观点或立场。关爱通力求此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也不保证未来内容不会发生变更。 如本网展示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关爱通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